2025年4月24-26日,中国“第二届建筑结构与岩土工程融合创新技术交流会”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,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、科研机构专家教授以及工程领域的结构工程师、岩土工程师等300余名顶尖专家共聚一堂,针对“结构工程、岩土工程、设计与施工、科研与实践之间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复杂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新设备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计方法”等会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,分享了在科研创新、工程实践中的宝贵经验。
此次大会由深圳大学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主办,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、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、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、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、《建筑结构》杂志社、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,深圳市勘察测绘院(集团)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工程单位协办,由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、秘书长 刘福义,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 化建新,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良平,长江学者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张丰收,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启文,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副院长、特聘教授 王树英联合主持大会。
权威阵容:顶尖专家齐聚,分享技术成果
会议邀请了22位行业内的重量级嘉宾进行主题报告,其中包括浙江大学龚晓南教授、深圳大学陈湘生教授,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顾国荣、化建新、丘建金、王卫东、史海欧、王笃礼等,以及来自高校、设计院、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。他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、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,前沿技术动态与创新解决方案交相辉映,现场引发与会者高频互动与深度思辨,旨在推动建筑结构与岩土工程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,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,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学术盛宴。
地基稳定:创新解决方案——“无损可控柔性纠偏技术”
在本届技术交流会上,恒祥宏业携自主研发的“无损可控柔性纠偏技术”亮相,为高层建筑沉降治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针对我国复杂地质条件及城市建筑沉降倾斜难题,我司采用特有技术,结合回填土、淤泥、湿陷性黄土等复杂地质特性,以微孔深层注入速凝环保材料,快速固结土体,提高地基承载力,全程由智能设备实时监控,实现高层建筑精准抬升扶正,其倾斜率可控制在0.3‰范围内,优于国家3‰安全标准,地坪抬升调平精度可控制在±10mm。
2006至2025年,恒祥宏业“无损可控柔性纠偏技术”累计完成高楼沉降纠偏、工业地坪调平、重型设备基础加固等百余项重大工程。以青海西宁113m楼房沉降抬升纠偏项目为例,该楼最大沉降量约为30mm,经我司专利技术应用,用时20天,高效完成百米建筑抬升纠偏,建筑倾斜满足设计要求,且符合国家验收规范标准。
该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类建(构)筑物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,对高回填土、淤泥质土、湿陷性黄土均有良好加固效果。且施工便捷,无需大规模的开挖或重建,无需停工停产,无需破拆搬迁,不影响生产运营或日常生活,施工周期短,安全环保,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。
企业展台:针对核心技术问题,展开深度技术对话
会议期间,恒祥宏业高层建筑柔性纠偏技术模型与可视化技术解析视频,吸引了大学教授、科研机构专家、结构工程师、岩土工程师等专业人士驻足研讨。我司工程师团队针对“柔性抬升精准控制”、“新型特种复合材料固结变化”等核心技术问题,展开深度技术对话,通过模型与技术模拟动态视频透明化展示了“无损可控柔性纠偏技术”微创工艺、柔性抬升纠倾过程与土体应力变化,颠覆了工程师“不敢抬、抬不平”的传统认知,获得其技术认可。
意义深远:创新机制同构建,融合协作促发展
本次会议成功搭建了建筑结构与岩土工程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平台,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通过深入的技术交流和案例研讨,与会专家达成重要共识:唯有打破专业壁垒,构建协同创新机制,方能破解工程建设中的复杂难题。恒祥宏业作为地基加固技术创新引领者,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,勇担社会责任,恪守商业诚信,践行共享利他理念,推动科技进步,引领全球地基修复技术革新,确保高层建筑地基稳固和使用寿命,为开发商及业主节省大量资金并提供有力保障。